毫不意外地,首次走进镐飞总装车间的刘永全,就被那架预警机给震撼到了。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视线都没能从它身上挪开——
论大小,c909这个110吨级别的平台其实体量有限。
但背着一个大盘子,还“浑身带刺”的状态,却会莫名地产生一种科幻感。
梁绍修对此倒是已经见怪不怪。
几乎每个第一次到这里的人,反应都和刘永全差不多。
“常总和王院士做主上马的第二个型号,已经进入测试阶段了,估计明年就能交付部队试用……”
“……”
例行公事般地简单介绍一番之后,他就准备进入今天的正题。
但还没等他这边开口,就听到旁边的刘永全用一副感慨的语气低声自言自语道:
“怪不得常总之前那么有信心……”
之前他第一次和艾德斯坦纳说起合作开发预警机的建议时,后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而是顾左右而言他,完全是一副准备另找合作对象的样子。
当时常浩南就说过无需着急,对方最后肯定还会回头。
后来一连几个月杳无音信,刘永全的心里还有点打鼓。
结果今天到这一看,发现常总恐怕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而梁绍修稍微一愣,也从这句话里面听出了刘永全此行的来意:
“所以……刘总这次来谈的合作项目,是跟空警2000有关?”
他前天才接到上级通知,说有盛京606所的同志来洽谈型号合作事宜,因此并不知道太多细节。
“严格来说,是和预警机有关。”
刘永全也收敛起表情,换上了严肃的语气:
“我们手头有一款和达索联合研发的、最大起飞重量在35吨左右的公务机平台,现在法国方面向我们提出请求,希望能在其基础上联合研发一种轻型预警机。”
他说着拍了拍自己手中的公文包:
“平台的基本信息我已经带过来了,不过需要你们尽快拿出一个雷达系统的总体设计,否则我担心法国人等不及……”
“等等……”
梁绍修当即愣住:
“平台是现成的?”
“是啊。”
刘永全点点头,有点疑惑为什么对方会是这样一种反应。
梁绍修努力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平稳:
“这样的话……我们手头有个几乎现成的方案……”
这下子,轮到刘永全一脸懵逼了:
“啊?”
作为在分家之后才被提拔到技术领导岗位的“年轻骨干”,刘永全对于航发系统以外的情况并不算十分了解。
他本来觉着兄弟单位怎么也需要几个月的功夫,才能拿出达索方面想要的总体方案。
毕竟不是把大平台等比例缩小就完事了。
为此,他甚至还专门想过,要怎么稳住法国人的心态。
结果今天到了镐京,却发现……对方已经准备好了?
一字型天线
其实在常浩南最初的设想里,平台和设备之间本来也是配套的。
只是他没料到,法国人刚好卡在了他忙到脚打后脑勺的时间节点上回头,因此根本来不及亲自把三家企业给组织起来。
只能由刘永全单独和梁绍修进行对接。
于是情况就变成了,前者惊讶于“怎么突然有了个现成的适配方案”?
而后者则震惊于“怎么不声不响地就把预警机方案给卖出去了”?
至于电子科技集团那边……
郭林正好在金陵进行基础测试,所以并没有来得及到位。
但问题不大。
合作双方现在连协议都没签呢。
所谓“总体设计方案”,本来也不可能直接详细的技术细节都给出去。
预警指挥系统,本来就是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哪怕平台相似甚至相同,具体设计也很可能千差万别。
这一阶段的重点还是飞机结构布局,以及核心子系统的基本性能。
主要是给出一个在性能和时间表上都能让达索方面接受的反馈。
至于具体研发工作,那至少要等到达索把猎鹰8z的完整设计数据分享出来以后再说。
因此,在简单对了一下已知情况之后,梁绍修便从项目组中分出了几个人手,开始协助刘永全整理相关文件……
这段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充实的。
但对于一直在法国等消息的艾德斯坦纳来说,就不一样了。
考虑到猎鹰8z本体都还没商业运营,他倒是也不急着看方案。
但询问函都发过去了,总得有个表示能或不能的反馈邮件吧?
过去,华夏方面在业务问题上的回应速度一般都是在一周以内。
一些重要的事情甚至可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