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一边回答,一边想着对方找自己能有什么事情。
“航技那边刚刚传过来的消息,他们接到一份来自达索航空华夏大区负责人奥利弗·魏利签名的合作邀请函。”
梁卓平开门见山:
“达索方面的意思是,他们目前的几个主力型号公务机都是针对欧洲市场设计的,因此希望能跟我们合作,开发一款能够适应华夏和北美市场的新型号。”
航空工业总公司分家之后,华夏航技并没有跟着分家,而是仍然挂在航空工业集团。
毕竟在当时看来,华夏要想单独出口航空发动机,可能还得些时日。
就算有,只要业务量不太大,那继续沿用航技的渠道也没什么问题。
而听到梁卓平的话之后,常浩南的第一反应就是离谱:
“跟我们合作开发?”
虽然华夏如今的经济水平一路飞速增长,但仍然处在“进步快是因为低”的阶段,至少在99年这会,要说布局公务机这种高端市场,还是稍微早了亿点。
更别提联合研发了。
公务机,讲究的是一个调性。
而至少在90年代这会,常浩南也不得不承认,华夏在高端市场,还缺乏说服力。
就算真需要这边的某些技术,比如机翼设计或者主动降噪,也应该选择供应商模式。
梁卓平犹豫了一下,然后解释道:
“在文件里面公开的原因,是说他们现在的几种主力型号都不能跨太平洋飞行,也没办法从华夏直飞欧洲,确实需要航程更远的型号来跟庞巴迪,还有湾流竞争。”
常浩南皱了皱眉。
合理。
但不够合理。
而且如果是因为这个理由,那跟他航空动力集团也没直接的关系。
梁卓平稍微停顿了一下,又继续道;
“不过,我们通过之前建立的一些私下关系打听了一下,据说是斯奈克玛集团希望能找个机会,跟我们,嗯……准确来说是跟你们,进行技术合作,而达索只是提供一个白手套。”
“丁主任的意思是,让我问一下常总您的意见。”
不会真有战忽局吧?
作为总规划师,以及领导班子中唯一还负责一线研发工作的成员,这种事关重大的对外合作项目,先联系到常浩南这来,倒是正常的。
斯奈克玛,也就是法国国营航空航天集团。
虽然听着像是个类似“华夏航空工业集团”这样的东西,但实际上斯奈克玛这个名字本身并不算特别出圈。
知名度更高的,反而是斯奈克玛与通用电气联合成立的cf公司,以及后来,与萨基姆合并组建的赛峰集团。
因此面对梁卓平的解释,常浩南第一反应是……
没反应过来。
华夏目前在航发方面确实已经有了些起色,但真正落了地的项目还仅限于一个涡扇10。
由于研发力量比较薄弱,哪怕是常浩南之前提出的、以现成的涡扇10核心机搞航改燃和大涵道比发动机,也得等到涡扇10本体最终设计定型之后才能开始。
至于落地,那且要再等几年呢。
这功夫,法国人突然要来谈合作。
还是以这种遮遮掩掩的手段进行。
遮掩的手段还这么粗糙。
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既视感。
实在是让人想不通要谈什么。
“这件事情,我一个人不好直接做主,需要集团内部讨论一下再做决定。”
常浩南突然发现,这种打太极的方式确实有点好用。
“这倒是不急,我也只是例行通报一下情况,过一会,会有航技那边的工作人员把对方的来函文件带过去。”
电话那边的梁卓平回答道。
常浩南如今已经是有正式领导职务的人了,很多事情还是要走正规程序留档,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直接在丁高恒办公室里面说。
挂断电话之后,常浩南向后靠在办公椅上,一边揉着额角一边思索起来。
当然,不管对方想要干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接触肯定还是要接触一下的。
只是在那之前,得先做一些思想准备。
至少定下来谈判的主基调。
是积极推进,还是以扯皮为主。
按照他的记忆,这家公司在2005年成为赛峰集团的一部分之前,跟华夏之间的交流应该仅限于维修民航飞机广泛使用的cf系列发动机。
以及,在涡扇10立项——不是他这次立项,而是上一次立项初期,也就是差不多十年前,那时候华夏还准备把涡扇10搞成一台f110类似物,因此希望能从作为cf集团股东之一的斯奈克玛集团获得一些关于cf56核心机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指导。
但80年代末那会,华夏和西方阵营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转冷,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华夏和法国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