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紧,他总会看到的。”
汉密尔顿摆了摆手,然后又回到了之前的话题:
“我刚刚想说的不是这篇文章的内容本身,而是这名作者书写论文,或者说是思考的方式。”
拉格斯泰特没有回话,只是露出疑惑的表情。
“这篇文章是在里奇流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扩展,虽然不能算是建立全新的理论框架,但仍然涉及到了一些新概念和新方法,按理来说,应该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看懂。”
汉密尔顿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不过还是继续道:
“但是我在看这篇论文的时候,几乎没有感觉到任何理解方面的障碍,要知道组合里奇流是微分几何领域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哪怕是我,或者佩雷尔曼,要想解释明白一项全新的成果,也是相当困难的……”
拉格斯泰特点点头,示意自己理解对方的意思——
怪不得他之前觉得自己也能看懂。
“这个作者好像知道我们这些读者会在哪个环节遇到理解障碍,他在论文里面写的每一个步骤,几乎都是在精确解释这些环节。”
汉密尔顿一只手托着下巴,表情严肃:
“这让我想起来了……老师,准确地说,是启蒙老师。”
“什么意思?”
汉密尔顿深吸一口气,回答道:
“只有思维高度比读者高出很多的人,才能用这样的方式写文章。”
拉格斯泰特瞳孔猛地一缩。
这话,要是别人说,也就罢了。
但这可是理查德·汉密尔顿。
思维比他还高,那得是什么怪物?
一时间,办公室里的两个人相对无言。
好一会之后,汉密尔顿才重新开口道:
“费马没写出来的那个美妙证法,让全世界数学家努力了300多年。”
“我是担心,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我们也要再耽误300年呐……”
是你懂涡扇10还是我懂涡扇10?
理查德·汉密尔顿的评价,毕竟只是在数学年刊的编辑部,而不是某个学术会议上做出的。
而拉格斯泰特为人周密,也不可能大嘴巴随便出去乱说。
因此,要把这个影响力扩散出去,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对于常浩南来说,还是阅兵带来的影响更大一些。
准确地说,是阅兵式上亮相的装备。
10月8日。
根据常浩南的计划,节后他的主要精力会放在开发流形学习的具体算法上面。
毕竟集团的发展规划已经基本定好,正常来说,一个不挂副总经理头衔的总规划师,除非开dang委会,否则也不会有太多日常工作甩到他头上。
当然,毕竟是集团里面有名有姓的领导,总不能国庆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找不见人影,因此常浩南还是决定先去办公室坐一会,等吃过午饭之后就回学校那边。
结果,他刚到办公室给自己倒了杯水,屁股还没坐热,就看到综合二处的章亮平出现在了门口。
“常总?”
后者轻轻敲了敲门。
从语气来看,似乎心情很好的样子。
但常浩南心里却咯噔一下,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进来吧,随便坐。”
章亮平实际上就是集团给常浩南配的個人秘书,只是遵照上级规定精神,避免直接提到这两个字而已。
所以,他出现在这里,大概率是带着“任务”过来的。
不过这次,倒是常浩南猜错了。
对方一进来,就把几份报纸和一本杂志放在了办公桌上。
“常总,国庆放假这几天,我专门搜集了一些媒体对于这次阅兵,尤其是跟空中编队有关的报道,您看一下。”
常浩南听罢,总算松了口气。
然后把那一摞报刊拿到面前,简单翻阅了一下。
实际上,过去几天里,常浩南自己也看了不少新闻和报纸。
中英文都有。
那些报道的主要视角,自然集中在第一次公开亮相的歼10原型机上面。
跟他之前预测的差不多,几乎所有分析都认为,阅兵式上展出的,应该已经是非常接近量产的状态。
不过,章亮平给他搜集过来的这些,不太一样。
重点竟然都在那两架歼11ws验证机,或者说,涡扇10上面。
要知道,这可不是信息大爆炸的自媒体时代,飞机换个发动机,只要有第一个人发出来,很快就能传遍全网,都不用等到第二天,全世界就都知道了。
纸媒时代,信息流通的速率很低。
就算有比较专业的媒体,或者开源情报分析机构注意到了涡扇10的存在,消息扩散的范围也不会很广。
而眼前这些报道,竟然清一色都在关注那两架侧卫上面的新型发动机,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