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自己舍不得的女神,有人却……咳咳。
总之,心中的某种东西,碎了。
常浩南则继续点开电脑:“还有,我们也不一定非要被动等待nature走流程。”
他旋转显示屏,展示出arxiv预印本平台的界面:
“论文定稿后,第一时间上传arxiv!物理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所有相关分类都挂上。预印本拥有法定的学术优先权,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成果首发宣告平台。”
“arxiv?”张韬当然知道这个平台的情况,但基本都只是浏览,很少在上面发表什么内容,“预印本平台的影响力和覆盖性会不会有些不足?”
传统化学研究对时效性的要求并不苛刻,所以不是所有人都会日常关注arxiv这样一个平台。
绝大多数学者还是以期刊为主。
“影响力不用担心。”常浩南语气笃定,“真正颠覆性的成果,其力量在于数据本身和思想的创新性,预印本足以将其快速、无障碍地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期刊的背书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等论文在nature正式发表时,预印本引发的全球讨论早已如火如荼,只会进一步推高其影响力。”
“至于覆盖性……”他顿了顿,然后拉开抽屉,从里面抽出一张名片放在桌上:“我会联系康奈尔大学图书馆(arxiv的运营方)的朋友,让他们将我们的论文列为‘编辑精选’,在平台首页和邮件推送中进行重点推荐。”
“编辑精选?”
三十年科研经验的张韬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刚进实验室的本科毕业生。
“对。”常浩南点点头,一边在电脑上编辑邮件一边解释道,“只要用户注册了arxiv、并且没有在网站设置中选择拒绝接收推送,那么就算他们不登上网站,也会在邮箱中收到预印本文件,以及网站编辑对内容进行的提炼总结。”
“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个功能?”张韬目瞪口呆,“而且除了我选择特别关注的研究者以外,也从来没收到过其它内容的推送?”
“嗯……这个就说来话长了。”常浩南停下手上动作,露出回忆状,“当年那篇解决庞加莱猜想的论文没有正式发表,而是独家登载在了arxiv上面,张院士您应该知道吧?”
张韬点头。
“那次之后,为了表达感谢,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专门给我们两个作者设计的这个功能……”常浩南重新开始敲键盘,“相当于让全体用户默认关注我们两个,只是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没用上,所以知道的人确实不多……”
能源革命
半个月后。
纽约州,伊萨卡市。
清晨的阳光透过崭新的玻璃幕墙,洒在arxiv编辑部门新办公大厅光洁的地板上,空气中还飘散着淡淡的装修气味和咖啡香。
编辑乔安妮·西蒙带着轻松的笑意走进这栋明亮宽敞的办公楼,与早已等候在大厅的几位同事汇合。
他们手中端着香槟杯,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
“终于告别那个闷死人的地下室了!”一位资深编辑感慨道。
举杯与众人轻碰。清脆的碰杯声在大厅里回荡——
今天,是arxiv编辑团队正式搬离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地下室,入驻这栋独立现代化办公楼的第一天。
这不仅是工作环境的飞跃——更明亮的空间、更舒适的工位,更意味着他们拥有了足以支撑未来发展的服务器机房和带宽资源,能更好地服务全球科研工作者。
简单的庆祝仪式后,乔安妮带着对新环境的满意,乘电梯来到位于三楼的编辑部办公室。
巨大的曲面显示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愉悦。
她放下随身小包,熟练地登录arxiv网站的后台管理系统。
尽管arxiv并非传统同行评议期刊,但为了避免伪科学和垃圾信息充斥平台,每篇投稿仍需经过编辑团队最基本的人工审核——主要是判断其是否属于严肃的学术研究,并为其分配合适的学科类别标签。
这一举动在最初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毕竟审核行为似乎与预印本服务器的角色背道而驰。
最后,还是网站创始人保罗·金斯帕格表态,如果网站中充斥着“爱因斯坦错了”或“我构建了万物理论”之类的内容,那么整个平台都会失去意义,因此至少需要设置一个基础门槛。
而乔安妮的工作,就是守护这道门槛。
待审核的稿件列表在屏幕上滚动,她的目光很快被列表最顶端的一篇文章牢牢抓住。
《光场编程原子阵列实现超稳定电化学界面》
让她感到一丝异样的是,这篇稿件的标题不仅被加粗,还呈现出醒目的红色。
更奇怪的是,按照投稿时间戳排序,它本不该出现在这个位置。
乔安妮微微蹙眉,但并未深究,只当是后台显示的小bug。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