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后,运输机轮胎触地的震动打断了他的思绪。
舱门开启的瞬间,湿冷的空气裹挟着航空煤油与金属加工液混合的气味涌入机舱,让刚刚解开安全带的刘永全感到有些不适。
对于长期在东北工作的人来说,-5c的气温当然算不得什么,但浓郁到宛若实质的水汽却带来了不小的呼吸阻力。
就像平白无故戴了层口罩一样。
“老刘!”
还没等他完全适应过来,一个声音就穿透了发动机怠速状态下的低沉轰鸣。
刘永全顺着正在开启过程中的液压尾门往外看去,发现套着件老式军袄的杨韦正在朝这边挥手,身后另外七八个技术员正跟着一辆专用的运输平台牵引车快步赶来。
“你们来的正是时候,2003号机就等着这两颗心脏了……”
他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指挥技术小组开始卸装发动机。
刘永全习惯性跺了跺双脚想要取暖,但西南方的寒冷属于一种错觉而非真的低温,所以这两下子反而让本来没事的腿有点发麻。
他突然感觉此情此景有点类似某一部经典的春晚小品。
你跺你也麻jpg
于是有些尴尬的转移话题:
“通过改进制造工艺,比最开始的设计指标轻了27公斤。”
他目光扫过正在作业的升降平台。工人们正在用激光定位仪校准发动机吊架:
“另外说实话,我们这几年也从英国人那边学到不少……第四代单晶材料结合过去更新一代的主动冷却技术,能承受最高2050k的燃气温度,再加上经过调整之后的满状态压气机,终于让海平面理想状态下的推重比达到了实实在在的两位数……老杨,这次咱们总算不用在推力上面做减法了。”
杨韦闻言停下正准备签字的动作,抬头时眼底掠过复杂的神色。
二十年前论证十号工程的时候,他们甚至考虑过用涡喷发动机暂且凑合上去,后来找到符合条件的俄制动力,却又听对方工程师用蹩脚的俄式英语说“至少要等五年”。
那种刺痛至今仍在记忆里发烫。
而现在,眼前这两台凝聚着国产最新技术的发动机正在被小心翼翼地转运到特制平板车上,再结合几乎至臻化境的气动设计……
杨韦心中闪过一瞬间的自得,但旋即就被警惕所取代。
做工程,最忌讳的就是盲目乐观。
“这么一想,美国人能在10年前就拿出来一样的数据,真不知道是怎么鼓捣出来的技术……”
这句话一半是跟对方闲聊,一半也是在提醒自己。
还远远没到可以放松的程度。
刘永全倒也被激发出了不少共鸣,不由得回忆起这几年里面一个个挑灯夜战的晚上。
“罗罗那边的工程师有一次跟我说过,他们已经分享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材料技术。”
他突然说起了一件看似没什么关系的事情:
“整体上讲,我认为这句话里面就算有水分,大概也不会太多……”
杨韦把已经签好字的运输文件交给身后的助理,然后用带着疑惑的眼神看向刘永全,似乎是不明白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些。
后者撮了撮牙子,进一步解释道:
“所以涡扇10g的性能,几乎已经摸到这个时代的物理极限了……但就像你刚才说的那样,也才跟f119处在伯仲之间。”
接着深吸一口气,语不惊人死不休:
“你说那51区里面……不会真有外星人吧?”
让航发等飞机
外星人自然是纯粹的玩笑话。
网络时代下,任何国家的保密系统都绝无可能毫不透风,最多只能做到误导或者拖延。
真要是有外星人这种大新闻,哪怕细节无从为人所知,也不可能半点可靠的信息都没有。
只不过是二人在亲自主持过新一代装备的研发之后,所爆发出的些许感慨罢了。
坐上车沿滑行道向远处的生产厂区移动时,刘永全注意到沿途有不少全副武装的武警在探照灯下来回巡视,间或还能依稀听到巡逻犬的呼哧声。
就频率而言,似乎是专门加强过的。
直到转过一个拐角之后,他才注意到一座标着“19”的厂房似乎格外干净整洁,整体画风也跟其他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建筑格格不入。
“你们的新车间已经投入使用了?”
刘永全有些惊讶地看向身旁。
他记着年中6月份过来的时候,这地方还是一个被围起来的,类似工地的模样。
“只是建筑主体完成了,设备还在进场……”
杨韦摇了摇头:
“而且就算全都弄好,现在验证机生产已经开始进行也不可能中途挪地方,一样得等到原型机阶段再投入使用。”
说话之间,车队已经稳稳停在了临近跑道最末端的1号总装车间。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