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话显然只能骗骗傻子。
就连叶酒神都没信。
以华夏目前的国力,暂时无法对等建设一套完整的导弹预警和防御系统。
那么,为了维持威慑平衡,就必须把矛打造得更结实一些。
身着中山装的首长眉眼间也露出满意的神色。
不过只有一刹那。
接着就又回到了此前的状态:
“如果这种武器能装备部队的话,我们面临的外部压力可就要小多了……”
声音中听不出什么悲喜。
身后一众人相互对视几番,谁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这句话。
只好把目光重新投向常浩南。
后者也不负众望:
“首长,低温液体燃料的空射导弹准备时间太长,平时的维护保养也困难,实战价值确实比较有限,包括波音研发的x43a,也是用于技术验证……最多因为成本比较低,以后可以作为测试反导拦截系统的靶弹。”
“不过航天科工那边的同志正在研发适用于战术导弹的新型固体推进剂,一旦成功,应该就能用类似东风11或者东风15那样大小的导弹,把这个双锥体弹头加速到6-7马赫。”
他说着伸出手,示意了一下验证弹最顶端的部分。
“这样的组合,还是会有比较高的实用性,而且无论从任何角度上讲,都是严格意义的战术武器,不用担心引发误判。”
这一点,更是说在了现场众人的心坎上。
尤其是第二炮兵的负责人景志远将军——
这些年来,二炮的换装速度其实比陆军老大哥都慢,恨不得跟武警去坐一桌。
眼看着海空军逐渐获得了自己的远程打击能力,他头上的压力也很大。
毕竟,自打二十多年前建立起第一支常规导弹部队之后,他们的口号就一直是“首战用我、决战决胜”。
既是战争的,也是战争的终点。
考虑到这个阶段华夏的核武库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算突出,因此,这句口号其实是前半句的分量更重。
而常浩南口中所描述的那种武器,显然是“首战”的王牌利器之一。
就这电光石火的几秒钟功夫,他甚至连新导弹旅的部署位置和发射阵位都已经差不多构思出来了。
反正,射程不到一千公里的短程导弹,目标是谁大家心里都有数。
看破不说破而已。
“威力呢,威力如何?”
首长背过双手,语速比刚开始明显快了一些。
所有武器的最终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在毁伤能力上面。
况且华夏军队的火力不足恐惧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常浩南对此早有准备,迅速让两名工作人员展开了一张弹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这枚验证弹安装了一套额外的雷达成像制导组件,用于帮助反舰弹道导弹那边验证目标分析和末段控制能力,所以没有装药。”
他指着弹头后半部分一处截面形状接近鼓形的阴影区域介绍道:
“如果不考虑这套额外的测试设备,那弹头内部的空间足够容纳一个350kg级别的战斗部。”
首长推了推眼镜,弯腰凑近图纸端详许久。
目光逐渐扫过弹头前部细长的尖锥体部分。
相比于后半段那密密麻麻的设备分布,这里实在显得有些空旷。
常浩南及时开口:
“双锥体弹头的空间利用率确实不太理想,尤其前面这部分,容纳不了太多的精密电子设备或者装药……”
“但好的一面是,这个弹头使用了最新的滑块控制技术,拥有非常高的末端命中精度,如果在这个锥形空间内加入一个侵彻体,结合同样可观的末端速度,无疑可以提供很强的穿透力,对敌方隐藏在地下,或者是山体结构中的指挥所和军事基地威胁很大……”
带弹起飞!
再大的领导也终究是人,哪怕经过专门的训练,也最多只能压抑情绪,不可能真的没有情绪。
当感情积累到某个阈值的时候,总归会表现出来。
只是相比常人,会克制许多而已。
就比如现在。
当听到最后关于“地下指挥所”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长脸上表情微微松动,隐藏在眼镜片后的目光中也透出流光溢彩。
显然是满意至极。
他没有继续问更多的细枝末节,只是转过身,示意随行人员拿来大衣,然后向门口的方向走去:
“让技术人员开始工作吧,我们去旁边再看看。”
包括常浩南在内的其他人自然是赶紧跟上。
在一众人全部离开机库之后,早已准备就绪的工程师们迅速到位,在电机和引擎声中开始进行卸货作业……
走出去一段距离之后,首长稍稍放慢脚步,转头用和蔼的眼神看向常浩南:
“浩南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