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是,一个新的行业。
只要能推广开来,不愁挖掘出常浩南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不过,能看得出来,大部分人对于这个结果还是很感兴趣的。
趁着吕进辉介绍完这一段的功夫,下面很快有人提出了问题:
“小吕,我看你尝试用沙漠砂跟河砂掺混制备出来的几组混凝土样品,强度表现一般,但是韧性似乎不错?”
“这个……我们研究的主要还是地质,而不是土木,所以这些混凝土样品我也只是放出来给各位一个参考。”
吕进辉回答道:
“目前只能说,具体的特性跟掺混物料,以及成分配比都有关系,还不能因为几组检测结果就这样下定论。”
“如果真有这种高韧性的建筑材料,那么在我们负责勘探的永久冻土层倒是用得上,可以用作地基或者路基。”
“嗯,还有沿海地区的那种软土地基,也可以考虑用这种材料进行改性……”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热烈的讨论持续了大约二十分钟。
常浩南虽然个人兴趣不大,但是倒也没有出言制止。
一来,倾听别人的研究内容和思路灵感,本身也是研究的一部分。
比如用高韧性材料对地基进行改性的思路,似乎就很适合拿给华夏石油管道局,来降低管道铺设过程中的工程难度。
直到热烈的讨论告一段落之后,李年恒终于又开口道:
“吕研究员,除了这个腾格里沙漠a组的样本特征以外,我记得你刚刚还提到过,巴丹吉林沙漠的深层样本,也有一些和过去认知不太一样的部分?”
作为卫星遥感领域的专家,他还是更想知道,那些呈现出不同信号特征的地质区域本身有什么特殊性。
因为,如果能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那么对于整个天基遥感行业来说都相当于一针强心剂。
在2000年左右,航天产业的整体规模不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简单来说,就是还处在长线投资的投入阶段,没看见什么明显的成效
所以,对于在搞航天上面花大钱这件事,上级还是有一些顾虑的。
而如果能拿出一些有力的成果,那么以后他和上面要求发射更多遥感卫星的时候,底气都能足上不少。
沙漠……能变良田?
在李年恒的提问过后,整个会议室总算重新回到了最开始相对严肃的氛围当中。
吕进辉也紧接着切换到了另一份ppt。
“巴丹吉林沙漠的样本,同样被我们按照采样点的分布分成a、b、c三个组别,三组样本的特征取向一致,其中b组别,也就是沙漠南部贴近祁连山北麓和阿右旗的部分,特征最为明显,因此后面都以其为例进行说明……”
“相对来说,巴丹吉林b组的情况跟腾格里a组呈现出的方向不同,其化学性质、以及容重、持水性、饱和导水率、孔隙度等水力特性与一般的沙漠相似,但颗粒情况跟典型沙漠砂区别较大。”
他说着又放出了两张跟之前差不多的照片。
只不过这次对比的对象略微有些不同。
能够看出,左侧的b组砂砾样本在外形上有很大区别。
至少显得不是那么圆润了。
不过由于化学性质和孔隙度不合适,反而无法取代河砂的作用。
“通过跟之前步骤相同的有效应力测试,我们发现巴丹吉林b组在砂柱侧面有明显约束的情况下,法向接触压力和切向约束力要明显优于包括腾格里a组在内的其它样品,甚至优于部分河砂……”
“……”
一番介绍很快结束。
这一次,众人的反馈就显得冷淡许多了。
主要是……一时间确实想不出这种特性有什么意义。
毕竟沙子的用途本来就比较狭窄。
而在排除掉建筑材料这个最有可能拿出成果的方向之后,似乎就剩下一个半导体行业……
理论上,可以拿来提炼硅。
但半导体级的沙原料需要成分比较纯净,且疏松度好。
然而巴丹吉林b组的成分里却能检测出不少镁、猛、钙的成分,尤其是后两者,对于硅工业来说属于有害成分,而且砂质相对紧实、也不利于后续步骤处理。
总之,看上去有点鸡肋。
不过,李年恒仍然比较兴奋。
因为这样特征鲜明的地质条件——无论是否有意义,都很适合对sar信号进行校核。
“常教授,孟教授,你们看,我们回去之后是不是可以着手通过这些数据总结一下里面的规律?”
刚刚一直在当听众的孟震远点了点头:
“至少,我们现在明显能够看出,经过数据降维处理之后所得到的结果,确实能够一一和不同特征的地质条件进行对应……”
虽然具体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