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机械制造厂”
常浩南也把安全帽和工装脱掉,挂进写着自己名字的衣柜格子里,重新换上外套:
“怪不得这次过来没见林庆松林工他们。”
不过,博士的培养周期少说也要4-5年,如果打算退休,基本都会像杜义山一样提前打算——
颜永年看着常浩南翻过来调过去地研究手里的模型,倒也能理解男人的这点小爱好,因此直到后者重新抬起头,才再次开口:
“话说常总,以您如今在科工委那边的影响力,今年阅兵……应该能受邀观礼吧?”
颜永年听到常浩南这个问题之后,整个人都惊啦,转过头用满脸“这问题你问出来合适吗?”的表情看向常浩南。
后来随着装备工业司成立,模锻压机研发团队,包括整个江城重型机床厂有了本家,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借壳行事了。
实际上,常浩南并没有这个想法。
颜永年和常浩南二人一前一后走向厂区另一边的生活区:
“上次过来的时候,那边的祝总还说要特地发一封感谢函给我们项目组来着……”
一来是怕师兄弟之间落差太大,二来也是带不完一整届了。
大概率不是量产型,仍然只能被叫做9910工程样车。
模锻压机这个项目最早立项的时候,因为没钱,以及更关键的,成员没有编制,因此在丁高恒的安排下挂在槐树岭的北方车辆研究所下展开研究。
听到这个回答,颜永年顿时搓了搓手:
林庆松就是其中一位。
尤其那两个人还都跟常浩南做过项目,基本可以无缝融入。
二人此时已经离开车间,颜永年摘掉头顶的安全帽说道:
最开始看着的时候,还以为是单纯的做工太糙所以没去注意。
做工算不上精良,主要是承载的意义比较大。
“第三代主战坦克原型车”
“顺利的话,咱们的模锻压机到明年初就能正式交付,那之后您有什么打算?”
“颜教授要是愿意的话,那我自然是非常欢迎的,正好实验室还缺少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坐镇……”
果然,和常浩南刚刚的猜测一样,颜永年摆了摆手:
“要是年轻个20岁,我可能还真能答应。”
看来至少在总体设计层面,算是一步到位了。
他的表情中罕有地露出几分讨好:
“所以您看……我是不是也能算军工口的科研人员啊……”
新装备太多,也是一种烦恼
颜永年这问题,基本已经是直球表示——
“这阅兵整挺好,能不能让我也去看看?”
其实按照常理来说。
很难。
因为科工委那个“军工口”的说法,基本是定向指代军用装备研发人员。
常浩南能被纳入其中也是因为负责太行项目的研发。
否则眼下这功夫,十二个军工集团里面恨不得有十三个都在搞地产当副业,那这个范围就有点太大了。
但也不是完全没机会。
正如颜永年刚才所说,这模锻压机的第一個生产任务,不就是歼11b的机体嘛。
……
这点自知之明,颜永年还是有的。
而再等十年的话,又肯定已经退休,更不可能被专门请过来了。
巧合的是同样在搞模锻压机。
于是就需要一个地方,把所有参阅人员和装备放在一起进行合练。
一列由十几辆hy4731半挂车组成的车队打着双闪,缓缓驶入刚刚被搭建起来的临时营区。
建国初的时候,由于阅兵是每年国庆都举行,但每次规模不大,因此阅兵部队基本都是从京城周边就近抽调,训练也是在各自营区分别进行。
也顺便给那些外地部队一个驻扎的地方。
所以今年这次,基本上是他唯一一次机会。
“颜教授你先别着急。”
“阅兵的邀请名单是分批出的,最后一批应该要到8月末9月初才能确定,所以只要咱们试生产给国庆献礼的时候别献出问题来,机会应该就很大。”
队列最后,还跟着两辆大巴车。
通州,张家湾。
与此同时。
但后来随着阅兵频率降低,规模相应提高,受阅单位也开始从全国范围内抽调。
只不过没搞出什么特别有标志性的成果,因此压根也没有受邀观礼的念想。
颜永年眼前一亮。
35周年阅兵那会,他还在当年的老机械工业部工作。
于是才有了位于京城周边的两个阅兵村。
阅兵村。
常浩南说着把模型包好,装进了一个袋子里:
其中这座位于张家湾的,就是车辆方队驻训的地方。
另一个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