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支线飞机都算不上的小飞机,实际上在国外一般用在通用航空领域。
实际上,常浩南一开始甚至不认识这架飞机,只是单纯觉得有些眼熟。
直到他登机之后,趁着没起飞的功夫看了一眼前座后面放着的逃生手册,才确定了具体型号。
也想起来了眼熟的来源——
大半年之前刚重生的那会,在刘洪波的飞行机设计课上,黄志强那个小组拿出来的水上飞机设计,就是以这架飞机为基础改出来的。
只不过他现在乘坐的是加长型,可以容纳14名乘客。
“我之前都不知道,北方航空竟然还有这么多塞斯纳小飞机。”
飞机起飞爬升的过程中,常浩南从舷窗向下看去,发现了旁边的机坪上还停着不少同样的型号,涂装也都是一样的。
“这些年很多航空公司都在这么干。”
坐在他旁边的钟世宏一边把上飞机之前从空乘人员那要来的毯子裹在身上,一边回答道:
“还有稍微大一点的支线型号也很受欢迎,比如你之前参与过的新舟60、庞巴迪的crj200、巴航工那边刚刚投入运营的eb145这些,数量都不少。”
听到这个说法的常浩南一脸震惊:
“运营这么多小飞机岂不是要赔死?”
这个年头在飞机上也干不了什么正经工作,因此俩人也只能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打发时间。
“怎么会?”钟世宏也是有些懵逼地反问道:
“现在对于新世纪航空客运的主流预测,就是通过小型短途客机把旅客集中到区域中心城市,再由超大型客机则把这些中心城市给连通起来,支线飞机和通航的预计需求会非常大。”
“所以这两年巴西航空和庞巴迪都在开发全新一代的支线客机,erj190和crj700,而像是波音还有空客这种,研发重点就是那些超远程的干线客机。”
经过对方这么一提醒,常浩南也总算想起来,似乎在90年代的时候,是有过这么一股风潮,觉得客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极大或极小,让几个主要的科技生产企业且走了不少弯路。
一直到新世纪真的来临之后,大家才发现现实情况和自己的想象完全不同。
没人愿意经过那么多次转机,都会尽量选择直飞航班,并且航空旅客运输的人流量增长速度也远超预期,尤其在华夏和北美这些地方,即便是两个非主要城市之间的航线,也值得用小型的干线客机去执飞。
所以像是波音777还有空客a380这些超远程或者超大型的巨无霸很快失宠,在常浩南穿越之前,已经很少有用这些型号执飞的客运航班了。
至于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支线客机……
从庞巴迪和巴航工分别卖身空客和波音的事实不难看出些许端倪。
当然,如果只从结果上看的话,波音737/空客a320这样150-180座级别的型号其实一直都是市场中的绝对统治者,但是在世纪之交的很短一段时间里,它们在航司和飞机制造商心目中的地位确实有过一定的波折。
而这似乎是一个可以被利用的机会。
新章节又被屏蔽了
在联系编辑了。。。
重熔层
他刚刚想的事情其实很简单。
就是趁着飞机制造商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其它地方上的时候,想办法让他们同意在华夏生产一些“非重要型号”的重要零部件。
主框架、起落架、机翼乃至风扇叶片什么的。
一方面可以给国内提供不少高端制造业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飞机制造厂提前获得客机零部件的制造经验,培养一些技术工人出来。
上沪这个地方,说实话不太适合搞制造业。
过于寸土寸金了。
虽然沪飞总体上肯定是不能随便动地方,但等国产客机的产量上来之后,零部件生产肯定还是要分配到航空工业旗下其它各厂进行的。
原本时间线上的arj21和c919就是采用了这种形式,在各地分散生产,最后在沪飞完成总装和测试。
而这一世,国产大飞机的国产化率肯定要比前世更高,整个产业链涉及到的企业和工厂数量也必定更多。
光靠一个产量大概率不会很高的图214肯定喂不饱这么多厂子。
所以这方面的准备越早越好。
如果能成,那么像是112厂、132厂、410厂、172厂这些单位,乃至所在的城市都会从中受益。
不过常浩南不是那种喜欢半场开香槟的人,所以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地和对方聊着天。
“你在这方面懂得不少嘛。”
航空制造业和航空运输业之间几乎可以认为是毫无关系的两个领域,尽管钟世宏是410厂的技术部部长,但前面他说的那些和民航有关的东西显然并不是来自于平时的工作。
“那是当然,我从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