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太子不必王上操心,但太子之后呢?创立基业的第一代与继承基业的第二代,往往是不需要旁人操心的。反倒是第三代开始,容易出现昏聩之主。”
&esp;&esp;其实第二代就容易出败家子了,不过现在的情况显然不适合这么说。太子的优秀众人有目共睹,自然就得拿太子的嗣子来说事了。
&esp;&esp;孝文王听进去了:
&esp;&esp;“爱卿所言有理,倘若太子承继了寡人的基业,却被其子所败,实在可惜。爱卿是想劝寡人尽早培养公子政?那孩子你看着觉得不错?”
&esp;&esp;因秦正是太子举荐的缘故,孝文王一向默认两人关系好。
&esp;&esp;二者也确实来往甚密,听闻秦卿的府邸就在太子府邸隔壁。
&esp;&esp;——孝文王并不知道二人在院墙上开了个门,始皇对外宣称住在隔壁,其实就是住在太子府邸里。
&esp;&esp;始皇面不改色地为自己说好话:
&esp;&esp;“公子政虽然才三岁,却已经能看出天资十分聪颖了。若不好好培养,恐会耽误了他。”
&esp;&esp;孝文王思索片刻:
&esp;&esp;“爱卿的意思,应当不是仅仅只为他聘请名师吧?”
&esp;&esp;始皇颔首:
&esp;&esp;“臣如今空闲,倒可以教导公子政。但他年纪小,常年独自生活,没有同龄人,也不妥当。”
&esp;&esp;小孩子没有社交是万万不行的,况且这还是未来的秦王。可以从小培养他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驭下的能力。
&esp;&esp;始皇便提议,先开设一个授课的班级,由他来教导。再挑选一些合适的权贵二代,给公子政当伴读。
&esp;&esp;等到始皇当上相邦忙碌起来之后,也可以找其他先生顶上。
&esp;&esp;孝文王斟酌良久,还是点了头。
&esp;&esp;虽然这么做有帮太子聚拢势力的嫌疑,但孝文王并非那种喜欢猜忌儿子和臣属的君王。始皇也很懂怎么把这件事单纯塑造成小孩子的交友,不往权力上扯。
&esp;&esp;回到家中,始皇就见到爱子眼巴巴等着他的模样。
&esp;&esp;他顿时失笑:
&esp;&esp;“已经说服大王了。”
&esp;&esp;扶苏眼前一亮:
&esp;&esp;“我就知道阿父出马,肯定能成功。”
&esp;&esp;始皇坐下喝了口水:
&esp;&esp;“你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行了,回回都是朕替你办事。”
&esp;&esp;扶苏嘴角翘起:
&esp;&esp;“谁让阿父就是疼我呢!”
&esp;&esp;公子政期待地问:
&esp;&esp;“那我以后可以和蒙恬一起玩了吗?”
&esp;&esp;始皇说不止:
&esp;&esp;“朕与大王挑选了好些个孩子,到时候你们都能一起进学。”
&esp;&esp;当时始皇许诺的是他来当教导小孩子的名师,可实际上这么小的孩子也用不上名师来开蒙。
&esp;&esp;约莫就是安排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然后叫侍者盯着他们学。学习之余玩耍活动,主要还是以玩为主。
&esp;&esp;不是所有小孩子都和他家阿苏一样,小小年纪就能学会深奥的东西。这么多孩子里头,估计也就公子政能达到这个程度了。
&esp;&esp;始皇告诉公子政:
&esp;&esp;“他们会来陪你习字玩耍,但等他们归家之后,朕和扶苏还会继续教导你更深奥的东西。”
&esp;&esp;公子政满口答应下来:
&esp;&esp;“我懂的,最近阿苏在带我看史书。”
&esp;&esp;始皇便想起扶苏小时候也爱看史书自学那些朝堂博弈,顿时来了点兴趣。
&esp;&esp;他于是询问公子政:
&esp;&esp;“阿苏都带你看了什么?”
&esp;&esp;公子政张口就来:
&esp;&esp;“昔年我大秦献公为打击国内旧贵族势力,将国都由雍城迁往栎阳。由此,旧贵族留在雍城,朝廷地处栎阳,形成东西对峙的局面。”
&esp;&esp;始皇有些惊讶地问儿子:
&esp;&esp;“这是你告诉他的?”
&esp;&esp;扶苏表示: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