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太子青睐了。
&esp;&esp;第二个文化方面的成绩,是《元史》终于修订完成。
&esp;&esp;前面说过,老朱急于给蒙元盖棺定论,仓促之下编写了元史。
&esp;&esp;导致这部史书错漏百出。
&esp;&esp;朱标登基后,下旨重新修订此书,此事也终于完成了。
&esp;&esp;他下旨修订的不只是元史,还有宋史和辽金夏三代史。
&esp;&esp;也差不多在先后时间完成。
&esp;&esp;这确实是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巨大成就。
&esp;&esp;群臣亲自去宫里,当面向朱标表示了祝贺。
&esp;&esp;这是朱标中风以来,第一次正式接见群臣。
&esp;&esp;这些都是他的政绩,朱标自然非常开心,赏赐了群臣不少东西。
&esp;&esp;尤其是厚赏了修书的官吏。
&esp;&esp;而且他还罕见的下达了一条政令,把这些修史官吏全部调去编写建章大典。
&esp;&esp;群臣自然都明白他的意思。
&esp;&esp;就是希望在退位前,将这部书编好。
&esp;&esp;善始善终吗。
&esp;&esp;对于这位皇帝,群臣打心眼里尊敬,自然也希望他的愿望能够达成。
&esp;&esp;于是纷纷表示,会全力支持建章大典的编撰工作。
&esp;&esp;老朱就更别提了,恨不得代替儿子瘫痪,这点小事儿自然不会阻挠。
&esp;&esp;不但将修史的官吏调拨过去,还抽调了更多名士加入。
&esp;&esp;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
&esp;&esp;十一月,蒸汽机研究院传来消息,第一列实用型火车制造完成。
&esp;&esp;朱元璋大喜,带领群臣来到蒸汽机研究院,亲自主持了试车仪式。
&esp;&esp;本来他想亲自坐上火车的,在群臣的拼命阻拦下不得不了这个念头。
&esp;&esp;随着‘呜呜呜’声响起,十节车厢的蒸汽火车发出猛烈的震动,然后缓慢的移动起来。
&esp;&esp;接着“况且……况且……”的声音响起,火车开始使出了车站。
&esp;&esp;群臣都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欢呼声。
&esp;&esp;这是一个全新时代的曙光,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与有荣焉。
&esp;&esp;只是他们还不知道,很多人注定见不到新时代了。
&esp;&esp;火车的正式运营,吸引了沿途百姓的围观。
&esp;&esp;每到一地,都能引来无数惊呼。
&esp;&esp;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更准确说是很多年,看火车都是大家最喜欢做的事情。
&esp;&esp;火车自然不会直接就投入商业运营,要在这条铁轨上来回奔跑数月不出问题,才能宣告成功。
&esp;&esp;不过能跑起来,本身就已经是成功了,剩下的不过是磨合问题。
&esp;&esp;火车成功,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esp;&esp;也为多灾多难的建章五年,增添了一些喜气。
&esp;&esp;就在这时,一个谁都没有注意到的异常情况出现了。
&esp;&esp;报纸上开始频繁出现孟子的文章。
&esp;&esp;第455章 布局开始
&esp;&esp;提起孟子大家先想到的是什么?
&esp;&esp;义。
&esp;&esp;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esp;&esp;孔孟的仁义思想,可以看做是儒家的核心所在。
&esp;&esp;但是,如果将孟子和朱元璋联系在一起,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esp;&esp;答案是,民贵君轻。
&esp;&esp;曾经因为这句话,老朱一度将孟子撵出了文庙。
&esp;&esp;虽然后来又将孟子请了回去,但双方之间的矛盾人尽皆知。
&esp;&esp;所以目前大明有个潜规则,在官方场合尽量避免提到孟子。
&esp;&esp;实在避不开,也要尽可能淡化‘孟子’本身的存在。
&esp;&esp;说白了,只提思想,不说思想来自于谁。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