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情欲>情欲小说>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9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90节(2 / 3)

民间,是了解民间疾苦的。”

&esp;&esp;“他得了天下之后,就一直在想办法缓解百姓的负担。”

&esp;&esp;“于是他将征兵制改成了募兵制,国家包揽了军队的一切开销,还要给军人发军饷。”

&esp;&esp;“预备役也被废除,让百姓有更多时间从事成产。”

&esp;&esp;朱元璋赞叹道:“此举就可以看出,光武帝是一位懂得体恤百姓的明君。”

&esp;&esp;其他人也纷纷点头,光武帝那确实是明君。

&esp;&esp;陈景恪自然也认同这一点,光武帝和之后的明章二帝,那都可以说是君主的典范。

&esp;&esp;但明君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现在恰恰就是在讲他们不足的地方。

&esp;&esp;所以,他话锋一转说道:“但是光武帝虽然拿出了募兵制,却并未将此制度完善,之后的明章二帝也未能做到。”

&esp;&esp;“甚至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未能将此制度完善。”

&esp;&esp;众人都竖起了耳朵,终于要开始讲重点了。

&esp;&esp;陈景恪说道:“光武帝的募兵制第一个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兵源问题。”

&esp;&esp;“募兵的特点是什么?自愿当兵。”

&esp;&esp;“王朝初期人少地多,百姓基本都能分配到土地,能好好种地又有几个愿意出来当兵的?”

&esp;&esp;“军队数量不够怎么办?他们采用的方法是,抓捕流民、让市井无赖甚至罪犯当兵。”

&esp;&esp;“让囚犯当兵在之前也出现过,但那都是人手不足时期的临时办法。”

&esp;&esp;“正常情况下,还是从良家子征募士兵。”

&esp;&esp;“将之作为制度存在,就是从光武帝时期开始的。”

&esp;&esp;“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有田有产的良家子更讲规矩,也更便于管理,作战能力也更强。”

&esp;&esp;“流民、无赖、罪犯,这些人无牵无挂又道德败坏,上了战场偷奸耍滑,导致军队战斗力不足。”

&esp;&esp;“这些人大量充斥军队,也导致军纪败坏。”

&esp;&esp;“军人之前地位是很高的,但从这个时期开始将降低了许多。”

&esp;&esp;“而且光武帝还未规定轮换制和退役制,这些人一旦加入军队,基本就意味着终身服役。”

&esp;&esp;“没有人觉得这么做有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家给他们发了军饷,他们就应该一辈子呆在军队里。”

&esp;&esp;“这么做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esp;&esp;“人是血肉之躯,有七情六欲,除了吃饭还有别的需求。”

&esp;&esp;“当时的统治者,完全否定了军人这方面的需求。”

&esp;&esp;“不过在东汉时期,这个漏洞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恶果……”

&esp;&esp;“因为没多久,豪强地主阶层就完成了土地兼并,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

&esp;&esp;“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无所依,要么卖身为奴,要么就去当兵。”

&esp;&esp;“于是职业军人正式出现,他们的职业就是当兵,终身服役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好事。”

&esp;&esp;“还有就是汉朝大量使用蛮夷雇佣军,比如乌桓就是以雇佣军出名的。”

&esp;&esp;“这些蛮夷也没有土地,除了打仗别无生计……”

&esp;&esp;“但这么做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以前当兵是义务,是为了保家卫国。”

&esp;&esp;“现在当兵是为了钱。”

&esp;&esp;“战斗力会不会因此降低且不去说,就说这种思想就很危险。”

&esp;&esp;众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esp;&esp;朱元璋直接说道:“谁给他们钱,他们就为谁打仗,原来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是从此时就埋下了伏笔。”

&esp;&esp;陈景恪却摇头道:“话不能这么说,秦末和西汉末年,也一样演变出了混战局面。”

&esp;&esp;“混乱必然会造成军阀混战,这和什么制度没有关系。”

&esp;&esp;朱元璋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esp;&esp;他的话相当于是将东汉末年的混乱,归罪于刘秀的政策。

&esp;&esp;哪有十全十美的政策,王朝延续两百年基本都会病入膏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