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元烈帝查了查,西域有皇族外出游历的传统,他们神话传说里的王子们也到处溜达,这倒是让元烈帝想到春秋战国时的公子们也是到处溜达的,知名的君主有不少当过质子,这说明外出确实是极佳的历练。
&esp;&esp;西南地区,即便西南新地也还是近了些,他们该去更遥远的地方?看一看,至少也能筛掉身体虚弱的继承人。
&esp;&esp;元烈帝想了想在?陀安州的五六七,这仨小子让颛孙大郎带着,都开始干活了。即便他们的俩哥哥在?外边遇到什么意外,也有个后备的。
&esp;&esp;元烈帝:儿子多,不怕!
&esp;&esp;第177章 打配合
&esp;&esp;177
&esp;&esp;颛孙大郎的水渠已经挖好了?, 十分顺利地引来了?水,有水和没水果?然是不同的,水渠流经区域肉眼可见地变绿, 之后的数年, 将会多出数百亩的好田地。
&esp;&esp;百姓无不雀跃, 都赞“神仙果?然是没错的,挖水渠是给咱们?引财的。”
&esp;&esp;颛孙大郎只是淡定地划拉土地种玉米,其余地方?则安排人种草种树, 听说那边养起鸭子来了?。
&esp;&esp;——如今的玉米长成?也只到胸口(所以后世称呼某些人为“棒子”, 意为只有如今这高?度的玉米棒子高?),结的玉米棒子只比手掌略长了?一点点, 还有许多干瘪的颗粒,但同等土地,玉米的收成?依旧是远高?于同类作物的,且更易于保存。没有了?颗粒的玉米棒晾干后可以烧火, 玉米秸秆能够喂养牲畜, 也能烧火。
&esp;&esp;御田里也种了?玉米, 元烈帝见过, 吃过,知道是好庄稼。
&esp;&esp;京里不少大户也跟着弄了?种子,同样陆续开始种植了?。倒是寻常小民百姓听说过, 却不敢轻易种植,怕种坏了?, 颗粒无收, 一家人就要挨饿受苦了?。但情况改变,也就是这三两年内的事情。
&esp;&esp;元烈帝敲着桌面,寻思着该如何?调配人员。
&esp;&esp;让颛孙大郎回西南新地?英王和瑞王出使后, 那边还是需要人看着的,可白渠照也干得不错……
&esp;&esp;越熙要怎么?办?他都快把草原踏平了?,且在关外?建城,带着人都跑黑水州种水稻去了?。还真让他种出来了?,今年上?供了?一千五百斤,元烈帝尝了?,挺好吃。
&esp;&esp;元烈帝一边觉得也该把他撤换回来了?,一边又觉得还是继续这么?放着吧?
&esp;&esp;什么?都不用管,也不用额外?给粮食补给,他的“王土”就自然生长了?。
&esp;&esp;这就是有个绝世名?将的快乐——元烈帝想想越熙,都能笑出声来。
&esp;&esp;好处越想越多,元烈帝就不想把人调回来了?,可总不能让越熙和颛孙大郎一直分隔两地。虽说将领外?出,家眷留京是应该的,可这两人情况特殊……
&esp;&esp;他俩的“三日新婚”,元烈帝已经了?解得非常清楚了?,这倒是一对儿真鸳鸯。不得不赞叹一句,年轻真好。
&esp;&esp;元烈帝寻思了?两天该怎么?拟旨,颛孙大郎的奏折先到了?。
&esp;&esp;果?然,又是极厚实?的一本奏折,整本奏折最?后总结为一句话——大食靠贸易起家。
&esp;&esp;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地理上?,整片大陆大食正好夹在中间,无论陆地或海上?,大食都是必须的中转站,地理位置就是老天把金勺子塞嘴里了?,他们?必定会成?为最?成?功的商人。
&esp;&esp;可有个问题,随着各方?面技术与国力的发展,以及大食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东西方?开始寻思着抛开大食,或尽量减少对大食的依靠,直接与对方?进行贸易。
&esp;&esp;这一点西方?比东方?更迫切,他们?是入超(进口大于出口),入的还都是瓷器、丝绸、茶叶等无法替代的物品。这几年东方?奴隶需求大增,价格也有所上?升,但奴隶完全无法与东方?贵重的奢侈品同等而论。即使西方?最?有价值的男女奴隶,因为审美、语言与礼节的问题,在东方?也卖不上?价。
&esp;&esp;西方?一直在寻找烧制瓷器的方?法,他们?目前甚至还认为丝绸是用一种特殊的东方?植物纺织的,至于茶叶,他们?还没能从东方?偷到茶树幼苗。
&esp;&esp;和东方?直接接触,既能降低原本进口的成?本,也能更方?便地,安排自己的人手进入东方?探秘(偷盗)。
&esp;&esp;大食一直在阻挠,现在的奴隶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