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但这种仁慈,有一次
&esp;&esp;就足够了。你觉得呢。”
&esp;&esp;丁景焕起身,行礼:“娘娘说得是。何家牵扯进谋逆一案,自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esp;&esp;李满那边的审讯也很快出了结果。
&esp;&esp;等几位重臣听到风声赶去太和殿时,霍翎正靠在石柱旁,望着庭院里的熊熊烈火。
&esp;&esp;不时有内侍抱着一个花盆或是一幅字画投入烈焰里,让大火烧得愈发旺盛。
&esp;&esp;有人开口询问:“娘娘在烧什么?”
&esp;&esp;霍翎微微偏头。
&esp;&esp;不远处的火光倒映在她的眼底,风一吹过,火光在她眼底摇曳,仿佛有流光一闪。
&esp;&esp;她轻声道:“烧一些先帝的旧物。”
&esp;&esp;“诸位大人怎么过来了?你们不是在勤政殿议事吗。”
&esp;&esp;文盛安代表众人回答道:“我们听说太医院的人都去给陛下请脉了,又听说娘娘在这里烧东西,就想过来问问陛下的情况。”
&esp;&esp;霍翎道:“原来是为这件事情。诸位大人不必担心。哀家想着明日就是登基大典,未免出现什么意外,就让太医院的太医们都过去给陛下看看,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esp;&esp;知道季衔山没出什么事情,文盛安松了口气:“娘娘这也是关心则乱。”
&esp;&esp;几位重臣安静杵在一旁,霍翎也没再搭理他们。
&esp;&esp;直到庭院里的火堆渐渐熄灭,霍翎才问:“诸位大人还有什么事情?”
&esp;&esp;陆杭道:“明日登基大典的一应章程,臣还未来得及向陛下和娘娘禀报,不知陛下和娘娘是否有空?”
&esp;&esp;霍翎让几位重臣都进殿里等着,然后她吩咐身边人:“速速召霍将军进宫。”
&esp;&esp;霍世鸣来得没有那么快,所以霍翎也不急,先回凤仪宫接季衔山,又去看了看两位公主,这才带着季衔山去了太和殿。
&esp;&esp;太和殿里,几位重臣和霍世鸣都已经在恭候着了。
&esp;&esp;几人的坐次泾渭分明。
&esp;&esp;霍世鸣独自一人坐在右侧。
&esp;&esp;霍翎扫了眼他们的坐次,也没说什么,抱着季衔山坐到主位上。
&esp;&esp;陆杭身为礼部尚书,在这个场合,自然是主动站出来给大家介绍登基大典的一应章程。
&esp;&esp;“……天子礼服和太后礼服都已经赶制出来,只是还有一事需要娘娘定夺。”
&esp;&esp;霍翎示意陆杭开口。
&esp;&esp;陆杭拱手:“这件事情也是礼部疏忽。”
&esp;&esp;“登基大典历来都在应天门外的祭坛举办,从祭坛之下登临祭坛,需要走过九十九级台阶。”
&esp;&esp;“用来祭祀天地的祭坛,修建时考虑的主要是气派恢弘,台阶修建得也比正常行走的台阶要高出不少。陛下年岁尚小,靠着陛下自己,怕是很难走上去。”
&esp;&esp;此话一出,坐在左侧的几位重臣都变了脸色,显然也是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esp;&esp;霍翎甩了甩袖子,似乎没太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哀家还以为是什么大事。”
&esp;&esp;“这有何难,当初陛下的立储大典,就是由先帝和哀家抱着完成的。如今陛下无法独自一人登上祭坛,由哀家抱着他登顶就是。”
&esp;&esp;文盛安下意识看了霍翎一眼。
&esp;&esp;不知太后这漫不经心的姿态是故意装出来的,还是她真的没意识到问题所在。
&esp;&esp;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文盛安都不可能任由霍翎这么做。
&esp;&esp;“娘娘,臣从未听说过天子的登基大典,有让太后一起登顶的先例。”
&esp;&esp;霍世鸣之前一直在想霍翎为何会突然将他叫进宫里,现在看到这架势,瞬间就明白了霍翎的意思。
&esp;&esp;他必然是要站出来为霍翎据理力争的:“文尚书此言差矣。没有先例,是因为大燕建国以来,从未有过未满三岁的天子。”
&esp;&esp;陈浩言的言辞并不激烈,但反对的意思也很明显:“娘娘拳拳爱护陛下之心,世人皆知,只是娘娘这么做,不仅会让自己陷入非议,还会有损陛下威仪。如今朝中人心惶惶,还望娘娘三思。”
海棠情欲